您好,欢迎访问必一运动官网!TAG标签主页

1972年尼克松访华亲手给周总理脱下大衣并称:这是我的荣幸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5-22    浏览量:

  1972年2月21日,北京的钓鱼台国宾馆到处张灯结彩,对于国宾馆的工作人员来说,这是他们每天工作的日常,平日里,经常有各国来宾受我国政府邀约来钓鱼台赴宴。

  但是这一天,我国政府格外重视此次的会面来宾,因为这代表着世界上两种意识形态的会晤,是中国与美国走向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步。

  这也是美国最高领导人第一次访华,2月的北京还格外的寒冷,但依旧遮盖不住两国人民渴望友好相处的热情,而在这次美国总统访华的过程中,还发生了许多至今广为流传的趣事。

  在1949年10月1日中国刚刚建国之际,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还尚未稳定,因为刚刚结束战争,百废待兴,那时中国的军事与经济实力在世界上都不起眼,加上因为我们走的是路线,因此受到了广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

  早在1946年,前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就在美国的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过一场演说,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反苏联、产主义。演说中他运用“铁幕”一词来攻击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形容它们“用铁幕笼罩起来”,这场演说也是苏美冷战的开始。

  而身为同样以资本主义为主的美国,一直以来对也是持反对态度。1950年至1954年间,一场名为“麦卡锡主义”的产主义、反社会主义的运动在美国卷起了一场惊天风暴,名为麦卡锡的极美国参议员,恶意诽谤抹黑人士,煽动民众集体。

  在此麦卡锡主义盛行期间,美国上下无数进步人士,乃至于政见不同的人都被标榜上“国家敌人”的标签而遭受迫害。

  例如著名的美国演员卓别林被国家驱逐;为美国研究出的奥本海默被吊销安全执照,后半身在监视与折磨中度过;后来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钱学森也是在那时被美国调查,并在我国的斡旋下得以回到祖国。

  同时,当艾森豪威尔政府上台,依旧推行遏制中国的政策,艾森豪威尔认为中国是美国在亚洲地区的眼中钉,因为各种原因,其认为中国迟早会崛起,而那时中国对美国的威胁将远超苏联。

  因此艾森豪威尔还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想要在联合国得到合法席位,也是这位美国总统从中作梗,始终处处给中国下绊子,并联合其盟友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想要以此扼杀刚刚站在世界舞台上的新中国。

  也就在那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接受采访时还对外宣称:“我们将想尽一切办法,推翻这个政权。”

  在美国人的眼中,中国就是一个务必铲除的敌人。面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层层封锁,我们中国人也是非常的有骨气,不卑不亢,潜心做好每一件事,在这种重重困难之下,硬生生走出了一条发展的道路来,并日渐走向正轨。

  只是俗话说的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作为在同一个星球上生活的两个大国,中国和美国的土地和人口在世界上都是不容忽视的,国家要发展,时代要进步,也注定了就算立场不同,国家与国家之间也还是要走上交流的道路。

  中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履行的都是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方针。尽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我国领导人一直也明白,在当下要想进步,只有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

  而美国那时作为世界上少有的超级大国,再加上二战时与我国有过共同抗击法西斯的历史基础,若是能携手共进,对两国,乃至对整个人类世界都是一件巨大的好事。

  而美国在国内外局势的不断变动下,对中国的态度也逐渐没有从前那般强硬,在美国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国。

  美国本身就有许多从中国移民过去的人,随之带去的是中国特有的事物与文化,很多美国人对中国也因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中美真正建交的缘由,与当时中国与苏联的关系也有一定的联系。

  那时苏美冷战正处于焦灼状态,而中国本来是坚定站立在苏联的立场上的,长久以来苏联都是我们中国的老大哥,但是这个老大哥也有自己霸道与不合理的一面。

  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中苏之间开始产生日渐加剧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我国和苏联出现了意识形态的分歧;其次是苏联太过于蛮横,长期一直以“老子党”自居,并无礼的要求中国无论在军事还是在外交上,都要以苏联为中心,以服从其苏美合作主宰世界的战略。

  更过分的是在1958年,苏联公然提出要求:要在我国领土和领海上建立一个由中苏共同拥有并管理的长波电台以及共同舰队。这一提议明显涉及到了中国的主权,是无法商榷的问题,也是关乎国本的问题,因此当即遭到我国政府的坚决拒绝。

  毛主席后来说:中苏闹翻实际上是在1958年,他们要在军事上控制中国,我们不干。中国虽然与苏联都是信奉,但毕竟是两个国家,国家需要的是能够完全自主的发展,随着中苏在许多问题上产生越来越多的分歧,两国也走向了难以调和的道路。

  也就是在这时,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美国发现了中苏关系的变化,随即感觉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国内对于中国的评论也越来越暧昧,开始有意无意的向中国抛出“橄榄枝”。意图拉拢中国一同对抗苏联。

  其实中国早就看出了美国的心思,而这一机会也让中国与美国反而能够拥有一个关系正常化的可能,于是中国也乐于“顺水推舟”。

  1971年4月,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来自中国的兵乓球代表团与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在赛中建立了友谊。

  赛后,中国乒乓球代表团主动邀请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阴差阳错的打开了隔绝22年的中美交往的大门,被后世称为“小球转动大球”。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受邀访华,周总理亲自至机场迎接,在两人握手的那一刻,代表和平繁荣的王冠正式降临在两个国家之上。

  为了使总理与尼克松第一次握手的场景富有一定的戏剧性,尼克松还决定在降落北京时独自一人步下空军一号,他的夫人帕特可以出现,但必须在他身后几步,而身后的基辛格更是被嘱咐,在握手结束前不要露面。

  而当时的周总理已经暮年,身体也多有不适,却依旧坚持打起精神迎接这一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一刻。而尼克松对周总理也是印象深刻,在他的眼里,周总理是一个待人亲切、目光炯炯有神的老人。

  其实早在尼克松见到周总理前,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就已经与周总理见过面,在他给尼克松的报告中称:“周总理不仅善于发表哲学宏论,也能侃侃而谈的分析历史,而且情商很高,会巧妙的打探对方,面对各种问题也能做到机智应答。”

  在这些美国人眼里,周总理虽然已经迟暮,没有魁伟健硕的身躯,但岁月经历后带来的,是周总理神情中显露的特有的具有控制感的张力。基辛格评价过:“这使得他看起来仿佛一根上紧的发条”。

  周总理的言行举止都透露着一种优雅与恰到好处,虽已苍老但不失精神气的脸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锐利的眼睛,从眼神中透露出的是自信,沉稳与专注。

  尼克松在听过他人的评价介绍,加上与周总理见面后,通过交流与互动,对周总理更加的敬重至极。

  在后来的尼克松所写的书中曾如此评价周总理:“我与周总理除了一起吃饭、参加宴会和其他公开活动以外,正式进行单独会谈也有15个小时以上,他给我留下了4点不可磨灭的印象:旺盛的精力、周密的准备、高明的谈判技巧和遇事不慌的镇定态度。”

  在钓鱼台国宾馆设宴招待尼克松一行时,那时的北京还十分寒冷,周总理身体不好,穿了一件厚大衣,到达宴会厅时尼克松已经在那了。周总理会见宾客时有个习惯,就是必须要表达极度的尊重,穿着大衣与人接触是不尊重的行为,周总理一般会在外在上与对方保持一致。

  当时尼克松只穿着西装,周总理便立刻想把大衣脱下,但上了年纪行动因此不利索,尼克松见到了马上上前帮周总理脱下大衣。

  在场的人都吃了一惊,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居然帮另一个国家的总理脱大衣,而尼克松也表示没有什么。

  尼克松后来每当提起这件事都表示:“我非常尊重周总理,为他脱大衣是自然的,也是我的荣幸。”

  也正是因为两国领导人开明坦诚的交流与商讨,中美关系才真正走上友好共处的道路。

  而中国上下也同样认为与美国建交并不是件坏事,中国要想强大,要想走向开放道路,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是必须的。而如今两国也已经正式建交了数十年,同样也证明了和平共赢才是两国前进的最好道路。

推荐新闻

在线客服 :

服务热线:400-123-4567

电子邮箱: admin@youweb.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某某工业园88号

必一运动官方网站前身为2014年成立的必一运动服饰,专业从事职业装、校服产品、特种功能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品牌服饰企业。

Copyright © 2018-2024 必一运动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