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新疆的建设和发展,很多人付出了一生的心血。接下来,我们要给大家讲一件特殊的棉大衣的故事。这是一件打了不知道多少补丁几乎已经看不出原貌的棉大衣。这件棉大衣已经有大概70个年头了,它是由军垦老战士捐赠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的,可以说,在它身上浓缩了兵团人数十年艰苦创业、屯垦戍边的奋斗历程。
这是一件上世纪50年代军垦战士穿过的军大衣。外表的绿色已经洗得发白,衣袖也因为一层又一层的补丁变得僵硬。打开大衣,绿的、红的、蓝的、灰的、大的、小的,足足有296块补丁,原有的羊皮里子很多都已看不出来了。
这位给石河子大学学生讲述新疆屯垦红色历史的老人叫胡友才,今年85岁,是最早一批参加新疆生产建设的老战士。提起这件大衣,他感慨万千。
原中国人民二十二兵团九军战士 胡友才:那很普遍的,可以说我们当时军人每一个人的棉衣都是补丁加补丁。
在战士们垦荒最艰苦的时候,每年只发一套单衣,三年发一套棉衣。老人至今还记得当年战士们自己编的一段话。
原中国人民二十二兵团九军战士胡友才:黄棉袄,我的宝,春夏秋冬离不了,冬天穿它挡寒冷,夏天带它铺地隔湿潮。
我们再来看这件大衣,羊皮破了补上棉布,棉布破了垫上纱布。黑的摞红的、白的摞灰的,补了又破、破了再补。在这块巴掌大小的地方,我们数了数,足足有十五块补丁,摞了四五层。但老人说,就是这样打满补丁的衣服,战士们平时也舍不得穿。
原中国人民二十二兵团九军战士胡友才:(夏天)干活大家把衣脱掉了,往身上抹泥巴糊子。为什么抹泥巴糊子呢?因为抹泥巴糊子防太阳晒,还防蚊虫咬,还节约衣服。如果不说话的话,光看两个眼睛眨巴眨巴,谁也不知道谁是张三、李四、王五。
为了节省布料,当时发放的军衣就省去了口袋和衣领,每人、每年从方方面面节省91块2毛钱,全部支援新疆建设。不仅开垦了大量荒地,还建起了新疆的第一批工矿企业,为新疆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原中国人民二十二兵团九军战士胡友才:乌鲁木齐八一钢铁厂就是咱们兵团人从牙缝抠的钱,建设的全疆第一座工厂。
今天,我们再次将目光投向这件打满补丁的大衣,心中无限感怀,军垦战士们用这一块块补丁创造了今天的生活,用一针针针线缝出发展的蓝图,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胡杨精神”“兵团精神”在新疆大地上生根开花。